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 Travel ] 價值17歐的一篇--巴塞隆納之巴特婁之家



在寒冬之際來到南邊的巴塞隆納實在是讓人非常興奮,還記得剛剛從La Rambla(被戲稱爛芭樂大道)走到廣場時,一道熱情的陽光毫不吝嗇的撒在廣場上每個步行或休息的觀光客身上,身上每個細胞都雀躍起來,抬頭一看廣場上溫度顯示:8℃,覺得真是來對地方了!即使是冬天也強烈建議攜帶太陽眼鏡唷啾咪!

01.07的這天我放棄西班牙的折扣季第一天,和Jakie,Tony一起走到遠近馳名的建築藝術家高地Antoni Gaudí i Cornet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巴特婁之家(CASA BATLLÓ)

西班牙的觀光景點幾乎都要門票,而且還不便宜;反觀法國的博物館美術館等等,只要是歐盟學制下的在學學生幾乎都免費,例如羅浮宮,凱旋門,橘園,甚至凡爾賽宮。英國更是,所有公營的博物館美術管都免費呢!可見這些國家經濟發展已經趨於穩定,且政府有餘力,有推廣文化教育,藝術薰陶的堅持,這是我對於英法高物價的咋舌外,最受惠最感激的地方!



高地所處的歷史時期,是一個尋求掙脫規格化束縛的年代,工業社會的發展,使得設計風格顯得制式與僵化,當時整個歐洲興起了一股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回歸自然熱潮。此外,在建築裝飾上嚴謹理性的古典建築風格也漸漸地被揚棄,人們渴望浪漫且不受拘束的形式風格,而自然界中植物自由流暢 的生長曲線,便成為建築裝飾熱衷模仿的樣式。

高地並不沿襲當時建築界對古典樣式的抄襲風,積極地在自然界中尋找靈感。古典建築向來偏愛幾何造型,他捨棄傳統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純粹幾何,採用骨頭、肌肉、翅膀與自然植物的曲線,搭配其他如螺旋體、錐體、拋物曲線等 創造出許多奇特瑰麗的造型,但令人驚奇的是,他並不只將這些造型表現在平面化的裝飾,更是反映在結構體以及立體的空間感上。高地天生優秀的數學細胞,幫自己解決許多創新造型後所衍生的結構支撐問題,在結構計算上需要的理性與創作上需要奔放想像力的感性,高地有二者兼具的優勢,這也讓他得以縱情地創造出獨幟一格的建築風格




首先面對的是入口的螺旋式樓梯;正如上文解釋的,高地熱愛大自然,並把自然中的許多元素運用於設計當中,如海的波浪,動物的脊椎骨等,在這個簡單的樓梯當中都可以看得出來:符合人手的平滑傾斜設計扶手,以脊椎為藍圖的樓梯邊緣,牆角圓滑的弧形設計,給人一種連續不間斷的感覺,讓整座建築巧妙的自成一體,彷彿一個巨大的生物。據說在高地的設計中找不到任何一個邊角,我們可以慢慢往下看:)



同樣是螺旋梯,注意牆上淡彩色的馬賽克圖樣據說是手工繪製的,也是高地愛用元素



著名的蘑菇廳,是供主人在接待客人時小坐的地方,兩邊椅子故意設計成一長一短,應該是根據主人的要求打造的,配上圓弧型的小暖爐特別可愛



螺旋梯一上來的前廳,可以明顯看見牆壁的圓弧設計以及中國風格的燈飾,此外高地特別注重建築物的通風及採光,因此會看到房內許多大型的玻璃窗戶,以及改造後的牛眼窗上的彩繪玻璃,都是為了將外面的陽光適當的導入每個房間,彩繪和霧面的玻璃則是為了讓光線更柔和。左邊的門可通往中廳,門上方有四個不規則形狀設計的木扇,可以手動調節打開的程度,用以調節屋內通風,門上也有許多長條形木扇,同理。



走入中廳,可看到兩扇通往大廳的門,門上為了導入光線而設了更多的霧玻璃,為了通風更加入了木製百葉窗的設計,讓門關起來的時候仍保持通風,儼然是可當門又可當落地窗的兩樣設計!右邊的鏡子仿照動物的脊椎和肋骨,打開裡面是櫃子,非常實用



走入大廳,又是高地另一個巧妙設計;大廳分成左右兩塊,中間的拉門拉上之後,便隔出兩個空間,讓左邊的廳更顯私密



這是從左邊大廳看到的拉門,可看到門上有豐富的彩繪窗設計。每一片玻璃都是手工打造,中間保留自然產生的氣泡,據說玻璃的顏色由遠而進觀看有不同的成色,可讓光線更柔和



正廳最著名的整片彩繪玻璃落地窗,波浪狀的設計,藍色為主的氣泡狀玻璃讓照進來的光線柔和且偏藍,彷彿置身海底世界!



正廳最引人注目的大燈設計,彷彿海中的漩渦一般!這樣的天花板結構有賴當時進步的石灰泥刷牆技術,讓海底生物般的大燈好像隨時可以旋轉活動起來



過去巴特婁一家還在裡面生活的樣貌,可以看見當拉門拉起來,讓正廳更隱密的樣子

   

從內部往外拍的樣子,房子外面有許多骨頭狀的支撐



木門符合人手設計的把手



樓梯間可調節的通風木板設計,處處可見高地為了堅持採光與通風的小細節!



CASA BATLLÓ的整體外觀設計模型,據說高地先生當初建造時,只做好了這樣一個模型,沒有藍圖沒有細部設計,便直接指揮工人動工了!旁邊還有訪客簽名本,隨手翻翻居然有台灣的同胞耶



最令人動容的樓梯間設計,光影的相互交織之下形成海底般的視覺,隨著移動的腳步,一道道射入的光線波動著,彷彿空氣中充滿了透明的海水,自己是空氣海中的魚!



為了平衡光線的強弱,高地設計越靠近天窗的磁磚顏色越深,窗戶也越小,折射進房間的光線就不會太強烈以致刺眼;但越往下磁磚顏色越淺,窗戶也越大,方便吸收更多漸弱的光源,該怎麼說呢?高地是個天才!!!



由上往下拍的樓梯間,是不是很像海底世界呢?牆上的磁磚拼貼同樣是高地拿手的馬賽克設計



有感於18.19世紀房屋的樓梯間較陰暗潮濕,高地特別設計這樣敞開式的樓梯間,且以厚重的玻璃當作電梯的門,具有阻隔的功能卻不妨礙光線;照片中無法看到的是,樓梯間的圍欄也是以同樣的玻璃材質構成,波浪狀的花紋營造出海水波光粼粼的感覺,高地可說是光的魔法師!



最令人震撼的來了,高地在整座建築物中利用鯨魚的骨架,一種獨特的弓形當作整棟房屋的支撐柱,不用鋼釘就可以自然達到支撐的效果,完美表現了他對建築結構的改造能力!



在舊式建築中,屋頂的最上層通常是用來洗衣晾衣的,常常因為通風不佳又很潮濕導致衛生條件不良,因此高地設計了牆壁上的一道道空隙,像百葉窗反過來,不但達到通風的效果,當外面有雨時也會順著流下去不會跑進建築物裡面

室外的鯨脊椎骨擋雨設計

牆外更有一圈雨溝的設計,由於雨溝在室外,所以不擔心屋內潮濕的問題,可以放心晾衣服囉



來到屋頂陽台,可以看到一個個屋頂通氣口,奇特的造型完全無法歸類,和高地的另一作品米拉之家(CASA MILÀ)的倒有些相似
像不像一個個帶著頭盔的士兵呢?

屋頂最令人興奮的莫過於這整片彩色馬賽克拼貼所組成的爬蟲類背脊了,細膩斑斕的拼貼配合彎曲的背脊,從各種角度看都有不同的色彩折射出來,閃亮的吸引所有路人的目光



洋蔥狀的通風口上有著自然的細細裂痕,其實當初完整的磁磚運來時,就已經因為路途的顛簸而碎裂成千,但是高地很喜歡這樣自然的裂痕,因此仍使用原本的素材拼貼

上面有耶穌的拉丁文縮寫IHS,仔細觀察其實世界各地的教堂或相關建築物中很多都有這個縮寫;有趣的是Jakie提到,印地安納瓊斯第三集”聖杯”中,藏著聖杯的洞窟有一關就是考耶穌的名子,而印地第一腳就採J,以為是Jesus,結果差點掉到陷阱裡,但其實答案應該是拉丁文。





Casa Batllo的陽台圍欄酷似爬蟲類的頭骨,牆面鑲有泡沫狀的藍綠色磁磚和碎玻璃交錯拼貼而成,在陽光照射下就像海底佈滿各類微生物的巨大生物遺骸,蔚為奇觀

比較一下CASA BATLLÓ和周圍建築的不同(前面的那顆樹真應該移走><)

同場加映:同條街不遠處的米拉之家CASA MILÀ,非常巨大的公寓型建築,被戲稱採石場



入口處美麗的螺旋狀樓梯天花板,應該也是全手工繪畫上美麗花朵



 極氣派的大門

可惜米拉之家暫停對外開放要持續好一陣子,我們就無緣進去參觀囉

最後讓高地爺爺跟我們揮手說再見吧~:D

沒有留言: